三十七 闻所未闻
作者:冷风凌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851

[晚是晚了点,今天再传这一节上来,没法了,我也是赶着见小龙女,不得不赶了。^_^]

--------------------------------------------------

第二天,不等天明,秦潇将吃不完的兔子肉找了几张大树叶裹了带上,打马又往南急赶,一路上因有了马,行程很快。天还不太亮,路上行人也少,没法问路,秦潇照着南面一直跑,不觉已近午时,来到一处小城。见城门上写着滁州两个字,顿觉不妙。

他对古时的那些地名什么的都不熟悉,行路都是靠问,但滁州他还是听说过的,那是在安徽去了。昨天抢了马来不及问路就朝着个大方向跑了一天,今天又跑了大半天,都不知到了哪里了。忙下马进了城,找人问路。

这一问把秦潇吓了一跳,原来他跑错了方向了,本来要往北的,他往南跑了。郁闷了半天,秦潇折转马头又向北,不过,怕与大胜关那大汉遇上,秦潇偏着来路岔开向北而行。这回秦潇每遇村镇、市集,小城都要问人,生怕再走错路。越走越感叹古人行路之难,交通太不发达了,大多是小路,官道也是坑坑洼洼。怎么小说中那些人想到哪里就象坐飞机一般,一会就到了,自己就这么难。

在路上行得两日,终于问到离少林寺只有一天多行程了,不由大喜,快马加鞭急赶。不想错过了宿头,看来又只有夜宿荒郊的命了。不过这次还好,半路上遇到一座小道观,秦潇打马上前,见道观门上写着“碧云观”三个字。道观依山而建,十分清悠,道观外种了许多绿竹,更显得静逸安宁。道观不大,也没有知客门人,观门并没关,秦潇将马拴在观前的竹林中,走了进去。边走边喊:“请问有人吗?过路之人特来借宿。”

道观内第一圈院落只有三排房,成“冂”字形围建,正对门的是三清殿,两侧供了比三清神像小许多的神像,秦潇搞不懂都是些什么神。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至今虽有不少争议,但也说明道教及其思想、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佛教从文化方面看,对中国的影响,应该没有道教大,历史上还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三武一宗”(三武一宗就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帝和后周世宗)都曾大举进行过灭佛运动,可见佛教历史上并不是开始就受欢迎的。

古时的上层社会主要是信俸儒家,中、下层社会中却是信俸道家居多,佛家只是夹杂其中。而秦潇的时代,对佛教的了解远比道教多,道家反而寞落了。所以道家的神像他能认得三清就已经算不错了,其他的不认识也正常。

就在秦潇走到观院中间时,身后传来一声:“无量天尊!”秦潇一惊,回头看时,一个身穿月白绸羽飞仙袍,长眉银须的道长,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这人什么时候到自己身后的,怎么自己会一点都没发觉。

秦潇这一惊可非同小可,要知道秦潇现已不是刚出古墓时那般毫无江湖经验了。一进道观他就提神竖耳,防犯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可是一点没有用。转过身来,也不知该如何还礼,忙道:“在下赶路,错过了宿头,不知道长可否行个方便”

那道长羽袍无风自动,非常自然,一派“仙风道骨”的气质。而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他都如同与周围景物溶为一体,似乎他本就应该站在那里一般。听了秦潇的话,轻轻点了点头道:“公子请随我来。”秦潇一怔:他怎么不说“贫道”,直接说“我”呢?一怔之间,那道长已经如飘似掠般走出几丈远,往右侧一道小门进后院去了,只好赶紧跟上。

从侧门进了后院,又是另一进小院,还是三排房,与第一进院子布局差不多,道长在前引道秦潇到了正中一间象是客厅样的小厅里。指了指茶几旁的竹编椅,示意秦潇坐,秦潇刚坐下,又一个十二、三岁的小道从他身后转出,俸上两盏清录的香茶,然后退了下去。秦潇又吃一惊,那小道士进来,出去,行走间没发出一丝声响。秦潇要是提气领胯,以趟泥步要领走,也能做到小道士那样,可看他来去之间,很是自然,一点不象故意提着气走的。

道长见秦潇出神,长眉下的两眼注视他看了几眼,“咦”了一声,道:“公子请先用茶,稍后再上酒菜。”秦潇缓过神来道:“多谢了,不急,我还不饿的。”那道长轻点了点头道:“敢问公子练的是何派武功?”秦潇知道面前这道长修为不浅,早看出自己身怀武功,想隐也隐不了。秦潇不知的是人家不仅看出他身怀武功还看出别的更多东西来了。

秦潇见没法隐,也就老实回道:“在下无门无派,练的是家传粗浅技艺,名叫八卦掌。”那道长听秦潇说完,长眉往上竖了几分:“哦?!公子的九转归元功都已到第六重,还叫做粗浅技艺么?”秦潇一愣,不会吧,这他都知道?站起身拱手道:“不知道长如何能知道这般祥细?”

那道长起手扶了下雪白的长须,不理秦潇所问,接着道:“嗯,不错,不错,如此年纪,能达第六重功态,只是我想知道你的八卦掌是何处学来的?”秦潇心头直跳,这道长怎么好象什么都知道一般。可自己总不能说自己是来自几百年后吧,正在想怎么应付时,耳边又听得那道长自念道:“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秦潇一听,他念的是李白的一首诗《对酒行》,可如今出自这道长之口,似是在别有所指,难道他知道自己是被雷电带到这里来的?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他是指想对我有什么指教或款待吗?秦潇拿捏不定不知该怎么说,过了半晌才道:“道长那个你知道的,我不是这里人。”秦潇也学着对方打个哑迷,他不是本地人,这样说也没什么。

那道长看着秦潇:“道本自然,一切不自然的东西,只要心静都能感觉出来的。我知道,你不是这里人,也不属于这里,至于你的八卦掌。”说到八卦掌,那道长停住没往下说,只拿眼看着秦潇。秦潇有点稳不住了,这道长倒底是什么来头。见他双目中并恶意,试探着问道:“道长你知道八卦掌?”那道长轻笑了笑道:“现在还不好说,你能打一趟你的八卦掌让我看看吗?”

秦潇在那道长的注视下,觉得什么都藏不住,况且那道长的神情,语气有一种长辈般的感觉,难道自己学的八卦掌并不是清朝才有,而是宋朝就有了?这道长说不定就是宋朝时八卦掌的传人,所以才对自己这般在意。这样的话,自己岂不成了他的徒子徒孙了,那就没什么好顾虑的了。站起身道:“好的,那我到外面院子里打吧,这里展不开。”那道长站起身来笑道:“好,好,依你,不过拳哪能分场地的,你的敌人,对手会让你选好场地才发难么?你既然要到外面,就到外面吧。”

秦潇走出客厅,来到小院中站定,双手一展复拢于脐下,起势开掌,将自己学的八卦掌先天八掌和后天六十四掌,从头到尾打了一遍。那道长站在客厅门前看着,时不时点点头,时不时又摇摇头。秦潇打完后,上前拱手道:“这就是我的八卦掌,还请道长指教。”

那道长扶了扶长须,将秦潇让进客厅,重新坐定后才道:“八卦掌属于道家武功,道门修身炼体之术,由来甚久,然多据道教阴阳之理而成。初时各道观有各自技艺,各门各术,繁杂不堪,后至陈抟老祖,在武当山修炼二十余载,溶各派之长,遵循阴阳之理,创出无棱无角,一团圆润的修气炼体之法,无极势,将无极势留于武当之后,陈抟老祖便到了九华山隐居。

无极势在武当山道门中流传,重在内养调息,不重外形,也难与人相搏时使用。就被不断改进,形成‘六合八法拳’作为较技之用,至今也有流传,是为无极势别支。

再后来,武当另一位高人,名叫张金伯(不是张君宝),人称狗皮道人,又从无极势中化出一门,以原有的道门修炼技法‘罡步’、‘转天尊’为借鉴,将八法揉入其中,创出一门外开八卦内蕴五行,舒展轻缓的技法,也就是你说的八卦掌,只不过你的八卦掌缺少五行,不是全套的。”

秦潇一听:“缺少五行,不是全套?以前也有人和我说过我的掌法不全,当时我还不觉得,这么说,你知道全套的八卦掌?”

那道长不接秦潇的话,继续道:“当时佛道杂居,在武当山上也有佛教庙宇,真武顶阐教当家的和尚,名叫真修,他则据无极势传下了心意拳,是为大动,直攻的势子,但觅根求源,都出自道门无极势。

注:本来是应该是北宋的张三丰,根据无极而生太极理论,加上少林寺学来的五拳,再综合古道家引导吐纳术,进而创出太极拳的。然后狗皮道人又由太极拳中化出八卦掌,真修和尚根据太极拳化出心意拳的,现代内家老拳师多知道:“先太极,中八卦,后心意”的说法,三种拳本为一门三法。可是内家拳祖师被金大侠将北宋的张三丰,换成了元末明初的张三丰,为了不破坏原著中的历史,只好将八卦掌挂到无极势中了。北宋张三丰与明代张三丰的相关资料请看作品相关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