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寒潮(四)
作者:红色猎隼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488

在安徽和苏北寻求投资建立分厂的计划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但就在叶重明踌躇满志的准备着放手大干一场之际,一场空前规模的金融海啸却在悄无声息之际从华尔街席卷全球。

一切的起始点缘于2008年9月7日美国财长保尔森宣布,将向美国抵押贷款巨头—房地美和房利美,提供供多达2,000亿美元的资金,并提高其信贷额度,同时“两房”的监管机构联邦住房金融局(FederalHousingFinanceAgency,简称FHFA)将接管两家公司的管理。尽管美国政府宣称,次举的目的在于增加购房者的可用信贷。

但事实上全世界的经济学家和金融机构却不难从其表象之中读懂美国经济虚假繁荣背后的虚弱。一向奉行“自由经济”政策的美国政府出手援护“两房”,事实上是对于维系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顺利运转的无奈之举。因为“两房”共持有高达5.4万亿美元的未清偿债务,约占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总规模的40%。一旦其破产倒闭,将造成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停摆,新增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将会直线上升,住房市场交易量将严重萎缩。此外,基于住房抵押贷款的金融产品的市场价值将一泻千里,全球金融市场将出现大幅动荡。

但是接管“两房”的财务成本是极其高昂的。由于美国政府已经同意对两家公司分别注资最多1000亿美元。势必意味着2008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将达到历史新高。同时与“两房”资产组合有关的信用风险的很多部分转移到美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新增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可能被调降,存量国债的市场价值自然缩水,从而对持有美国国债的国际债权人势必造成巨大的资产损失。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美国政府的果断出手是希望扭转投资者的负面情绪,向投资者表达次贷危机已经进入谷底,美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将很快反弹的信息。但是早已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大环境之下的投资者们却敏感的意识到美国政府接管“两房”,事实上意味着次贷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早已超出了市场的想象,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美国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竭力粉饰的太平盛世最终在美国政府不得不出手救市,甚至违背自己所长期推行的意识形态将金融机构国有化的举措之中全面崩塌。

市场日益增长的担忧和悲观气氛,令众多全球知名的金融机构也日渐不支。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由于不能从市场筹集足够资本来应对全球信贷危机的冲击,不得不宣布第三季亏损39亿美元,导致该投行股价重挫45%。随后“雷曼兄弟”准备出售资产并与诸多买家进行收购谈判。美国银行一直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竞争者,而英国巴克莱银行也被认为有可能。但是对“雷曼兄弟”来说时间是关键。因为自周一开盘以来,这个公司的市值已经蒸发了78%。股价周五下跌了13.5%,收于3.65美元。而财政部长保尔森“坚硬”的表示不会有政府的钱用在此次交易当中,人们越发担心雷曼兄弟可能会找不到一家愿意的买家,更导致这个投资银行股价不断的创造着14年来的新低。

到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股价较2007年年初最高价已经跌去95%,最终报收于0.19美元,成为了华尔街多年以来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仙股”。而仅在一年之前,这家公司还实现创纪录收入193亿美元,利润42亿美元。其中在证券、债券交易等领域收入达60亿美元之巨。

实际上,尽管业务健康状况今不如昔,但除去不良资产,“雷曼兄弟”在部分业务领域的表现仍为业界所称道。但是由于无法获得美国政府所提供的担保,最终面对高达6130亿美元的债务总额,美国银行放弃收购雷曼,转而以500亿美元收购同属美国五大投行、同样奄奄一息的美林证券。最终深受次贷重创,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在2008年9月15日宣布申请破产。

“如果有其他选择,就不会不救雷曼兄弟。”在很多手持着几近于废纸的“雷曼兄弟”公司股票的投资人痛斥美国政府的不作为和无情之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纽约经济俱乐部演讲时,不得不道出不救雷曼兄弟的秘辛。

“雷曼兄弟”公司并不是2008年第一个面临破产的华尔街公司。当年3月,美联储向摩根大通提供担保将濒临破产的贝尔斯登拉出绝境。9月17日,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的第三天,美国政府出手850亿美元接管美国国际集团。但是与贝尔斯登不同,雷曼兄弟没有足够的抵押物,所以美联储无法向其提供借款。而美国财政部不像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一样拥有存款保险基金可供自主支配,所以也无力挽救雷曼兄弟。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官方现在需要划清界限。只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仍保持运行,就必须让虚弱的机构自行淘汰出局,作为持续调整的一部分。在前几次纾困行动中,股权持有人遭受了损失,但若有银行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债权人也应承受损失。对商业银行来说,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将负责善后工作。投资银行没有这样的保险安排。但在提供短期流动性,应对了市场恐慌之后,在需要的情况下,必须允许发生有序的清盘。

美国政府为“两房”包底后,负担已非常沉重,美国政府的官员们眼见濒临出事的金融机构一家接一家排队求助,明白长贫难顾,唯有忍痛向雷曼兄弟说“不”,终于造成雷曼兄弟股东血溅华尔街。当然雷曼兄弟的情况不至于太坏,在市场掀起骨牌效应的威胁远低于两房,名下资产部份仍然有价。因此美国政府在评估其破产后果仍然可以接受,于是索性就省回“弹药”防身。如果说“两房”是债大不倒,因此获得官方的照顾,而雷曼兄弟因为尚有多少家当,于是就任由自生自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受“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影响。全球股市全面大幅下跌,虽然欧、美、日等多国央行紧急注资3000亿美元救市,但是市场信心的崩溃却宛如冲垮了堤坝的洪涛,任何力量也无从阻挡。

“虽然雷曼破产,雷曼的股票变得一钱不值,很多金融企业也会蒙受损失,更让人担心的是不知道华尔街的哪家公司还会倒掉。”在纽约工作的一位日资银行分析师丹尼尔.潘一语道破了天机。前后仅半年时间,曾被全世界奉为“金融神话”的华尔街五大投行竟然垮掉了三家。这让人怎么能不害怕呢?市场又传出美国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正考虑出售或拆分资产的消息。业界正在密切关注硕果仅存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命运。“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2008年9月16日美国最大投行高盛宣布第三季度净利润下降70%。摩根史丹利净利润下降3%。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坏消息接踵而至。

9月17日俄罗斯股市一度暂停交易,英国最大房贷银行HBOS遭挤兑。

9月18日美国华盛顿互惠银行寻找买家。同日,摩根士丹利正同中国的中信在内的多家银行商讨出售事宜。英国HBOS银行被劳埃德TSB银行收购。

中国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决定,19日起,单边征收印花税;中央汇金公司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国资委鼓励国企大股东回购公司股票。为缓解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尤其是美元融资市场存在的压力,全球六大央行发表联合声明,通过与美联储签署掉期协议,联合向短期信贷市场注资2470亿美元。

虽然有人用“百年一遇的大地震”、“金融飓风”一词比喻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无论哪种比喻,这场金融风暴给美国人带来的冲击总是会让人第一时间联想到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伴随着数以万计的华尔街员工失业,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纽约面临空前的考验。就连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都说:“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所见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可能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并继续影响美国经济。”

在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面前,美国政府也终于坐不住了。9月20日布什政府要求国会通过一笔7000亿美元的救援计划。但是这一提案却在次后一度遭到美国国会众院的否决。直到2008年10月1日晚间才以74票支持25票反对,通过修改后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美国证交会同时延长800多只金融股的卖空禁令。

10月7日在欧洲大型金融机构告急及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短期内难以实施的双重压力下,本周一全球股市遭遇恐慌性抛售,各地区主要股市无一幸免,单日蒸发市值总计25000亿美元。

在空前的危机面前。翌日全球多家央行终于祭出了本轮危机爆发以来、甚至是史无前例的救市。中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息0.27个百分点。几乎同时,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加拿大、瑞典和瑞士等央行发布联合声明宣布,紧急削减基准利率50基点。

随后在英国和欧元区六国联手注资2.3万亿美元,保护银行业;法国向国内六大银行注资105亿欧元;日本政府公布了一项总额5000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方案;特别是中国国务院推出总额达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重点在扩大内需等利好消息的影响之下,国际金融市场上疯狂暴跌终于得到了暂时的遏止。但是对于全球经济来说,危机并没有结束,恰恰只是刚刚开始。

虽然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对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中存在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提法早已嗤之以鼻。认为随着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政府对市场的监督职能的完善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所谓的“生产相对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将不会再出现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模式早表现为“生产不足,商品奇缺,物价上涨,失业增多。”

但2008年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风暴却最为有力的回应了这一说法。“生产过剩”这一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中固有的缺陷并没有得到根本的剔除。只是在虚拟资本的暴增面前被长时期的掩盖了而已。因此次级债危机不过这场经济危机的导火线,而金融危机则是这场经济危机的序曲而已。而全球经济一体化不仅没有对这场危机起到原先所人们设想的稀释作用,相反只能是推波助澜。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美国民众的消费能力不仅直接影响着本国的生产,更间接影响着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出口和经济成长、就业。全球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美国消费和中国制造,在这场经济危机中显得比较显眼。全球金融危机使得美国消费衰退对全球经济增长影响凸现,而中国制造的衰退则在更大程度上表现出全球产能过剩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巨大。中美之间的制造业优势与资本市场优势,让这场经济危机会以特别的方式展现:在危机爆发初期,美国金融业遭遇重创而中国金融业则相对稳定,在危机中前期,中国工业制造业先行受到创伤,而美国则相对滞后。

随着2008年四季度,美国底特律汽车工业危机的爆发,工业产能过剩危机的特征开始发酵并变得更为明朗,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放缓已不仅成为事实。而以欧美为主要市场的电子产业更是首当其冲。

一直以来IT产品及服务的最大买主是金融行业,所以对金融溃坝,IT巨头们无不有切肤之痛。比如本来美国银行和美林证券合并旨在节省成本,但在思科等IT厂商们看来,就意味着订单将会大量减少。事实上今年以来,不但美国有接近一半的金融机构要求削减IT预算,并且由于获取资金的难度加大,IT厂商自身的生产也受到极大的影响,可谓创深痛巨。不仅硅谷面临重新洗牌,全球范围内无论是AMD及SUN这样的大块头,还是中小IT企业,只要是依赖华尔街的资本或美国本土的市场,都会深切的感受到萧条的味道。

而刚刚在2008年初与叶重明的尚荣电子签定巨额订单的“美国电子”也同样不能幸免。虽然在10月份的危机之初,叶重明便从业界听到了一些关于“美国电子”经营不善的消息。但是对于事态的严重性叶重明依旧没有作足充分的估计。直到今天一早起床,正在在来自世界各地的纷乱消息中梳洗的他才突然从东森早新闻里听到了一个令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平静的消息:世界知名电子企业—美国电子于昨天突然宣布申请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