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梦回海州(二)
作者:红色猎隼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53

当一路风尘的叶永茂抵达第9绥靖区司令部时,天色已近黄昏。面对着司令部门口荷枪实弹的卫兵和其后斑驳的门牌,叶永茂的心情更为阴沉了。从上海一路北上,沿途的所见所闻不能不令他对当前的时局感到灰心和绝望。无论是曾经繁华的十里洋场上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还是国府南京街头的抢米骚乱。不无鲜明的预兆着自己所忠于的政权正江河日下,摇摇欲坠。

“吉甫兄(李延年的字),我回来了!”轻轻扣响第9绥靖区司令办公室虚掩的房门,不及收拾行装的叶永茂便第一时间前往拜会老上级—李延年中将。

“哦!振荣(叶永茂的字)一路辛苦。”多年的行伍生涯,在抗日战场之上的并肩浴血,早已令两人情同兄弟。在李延年的一再坚持之下,叶永茂和李延年早已不用再循照惯例以上下级相称,而是各呼表字以显亲密。不过此刻见到叶永茂,愁眉不展的李延年却丝毫没有喜悦。

虽然李延年有些心不在焉的只是随口客套了一句,倒是而在他的办公室的沙发之上,正端坐着身着黄色毛织将官服的第9绥靖区副司令—川军少壮派将领、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四军军长王泽浚站起身来,颇为激动的对叶永茂说道:“现在好多人都想着法子逃出徐蚌这个火坑,想不到你叶振荣还主动跳了进来,不错!不错!”

共同走过了武汉战役的尸山血海,叶永茂对川军这支传闻中的“双枪”(一手拿步枪一手拿烟枪)的杂牌部队一直刮目相看。而王泽浚身为川军宿将王缵绪次子,更曾在武汉会战中亲率第一四九师驻守大别山南麓,在罗田与日军来犯的第六师团血战数场。也算是川军之中的一员健将。

说起川军的历史,可以追述到清末民初。宣统二年,清政府废除绿营兵制,在全国组建相当于师级编制的陆军三十六镇,而四川因省大人多兼控康藏地区,因而成立了十六、十七、十八三个镇。同时还成立武备学堂、陆军小学、官军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讲武堂等,来培养中小下军官,可以说是自成一系。而从这些学堂出来的学生,后来自然成为川军中的骨干,其中优秀者还曾被派遣出国深造,最终在20世纪初的中**界崭露头角。

在辛亥革命中,各省纷纷独立成立一个军政府宣布独立,惟独四川先有革命党人在重庆成立大汉军政府,后又有人在成都成立蜀军政府,这种情形是各省中绝无仅有的。

而在护国之役以前,川军编为五个师,尚可基本统一。但护国之役之后,川军分裂,以坐镇重庆的熊克武为主的一派,倾向孙中山先生,另有一派则依靠北洋政府势力与熊军争夺。历经多年作战,内部几经分裂判变,熊克武始终未能统一全川,反而自己连脚都渐渐立不住,于二十年代率部下,号称十万大军经贵州赴广东投奔孙中山。留在四川的各路军阀经过一番远交近功,合纵连横,逐步形成了号称“金、木、水、火、土”(邓锡侯、杨森、刘湘、刘文辉、王陵基)的五大军阀。

从1912年至1934年,历经22年大小四百余战,四川军阀的混战才终于有了大体的眉目,“面带三分憨相”的刘湘最终当上了四川省主席。虽然川军打内战的恶名举国闻名,但其人员素质、装备等,却堪称中国最差劲的杂牌。而在“剿共”战场之上,虽然川军也曾参与对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的作战,除了惨败、大败,没有更值得外传的战绩。

但就是这样一支如此不堪的队伍,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用自己对民族的忠诚、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向世人展现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实现了作为军人的价值。

“王军人就不要笑话我了,为国守土是军人的天职。我叶某人再怎么不通情理,也尚知道国事为重的道理吧!”王泽浚一番夸奖,倒令叶永茂有些颇不自在。只能苦笑着回应道。“唉!振荣啊!你不该回来啊!”靠在宽大的办公椅上,李延年痛苦的摇了摇头继续说道:“徐蚌战场已是一盘死棋,你又何必过来添汤凑杀呢?”

虽然知道前线的局势危急,但是如此绝望和颓废的言论,却是叶永茂认识李延年以来,从来没有从这位久经战阵的老将口中听到了。无论是淞沪会战中的血肉磨房还是田家镇要塞的困兽之斗,无论面对着何等危难的场面。在叶永茂的记忆之中李延年从来没有在下属面前表现过畏惧和怯懦。

叶永茂还记得民国32年(1943年),日军集结精兵10万、伪军10万,由洛阳向西挺进,谋攻取潼关后,再经西安、宝鸡直趋四川。蒋介石委派派李延年为潼关以东地区抗日前敌总指挥,指挥三十四集团军和胡宗南的三十七集团军丁德隆部、三十八集团军范汉杰部、四十集团军陶峙岳部以及川军三十六集团军李家钰部、原庞炳勋四十军五支部队共30余万人,坚守潼关。

当时李延年向蒋介石的请示此刻似乎仍在耳边:“胡宗南的部队,有些骄兵悍将,倘有不服从命令的,军长以上者,请示委座办理,师长以下者我就地惩处。这样我就敢立军令状,如潼关失守,我自刎人头!”蒋介石答复说:“师长级的将领有不听指挥打了败仗者,你可便宜行事。”

果然是年4月,战役开始,在第一道防线上的胡宗南部下的官兵多年来养尊处优,经不住日军来势凶猛的陆、空联合进攻,溃败下来。有几个师、团长不战而退,放弃阵地逃跑。在全线动摇的危急情况下,李延年一面委派叶永茂率领特务团堵截溃退官兵,一面下令将部队撤至第二防线,才保全了此后反攻的力量。接着,他把擅退的师长傅维藩和弃战而逃的两个团长枪决,把作战不力的师长戴慕真判处无期徒刑。将英勇杀敌的师长李振清,记大功一次,并报呈晋升一级;将为国捐躯的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和其他各级官兵,造册报呈分别升赏抚恤。在如此的果断措施之下,最终全军肃然。随即展开全线反攻。仅4天,便全部收复了失地。从此日军龟缩在洛阳附近再未敢西犯。

与当年的制军严谨相比,今天坐在叶永茂的李延年陌生的宛如一个路人。在自己离开的短短3个月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能令一个曾经指挥若定的名将幻化成一具被抽离了灵魂的躯壳。叶永茂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

在简单的寒暄了几句之后,精神委顿的李延年便无心再聊了。王泽浚向叶永茂使了个眼色,不等叶永茂回过神来就被对方顺带拉出了办公室。“你这还看不出来吗?吉甫兄的烟瘾又犯了!”走出李延年的办公室,王泽浚用手比划了一个抽烟枪的姿势,一脸坏笑的说道。

“司令什么时候染上了这个玩意?”叶永茂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也就是最近几个月吧!具体来说是在放弃临沂前后。也就是八、九月份的事情。”王泽浚摇了摇头无奈的回答道。1948年8月对于第9绥靖区来说可谓是多事之秋。在李良荣的去职前后,周志道所属的整编第八十三师的整编第19旅空运济南,加强济南的防御。

整编第八十三师是由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而成,属于中央军序列,是整编师中不多的美械装备师之一。自整编以来长期在山东与解放军作战,历经苏中、莱芜、孟良崮诸役。虽然没有什么足以称道的战功,但却也是第9绥靖区军队序列之中无可替代的主力。

“王佐民(王耀武的字)无能啊!偌大一个济南城只守了8个昼夜便被共军一锅端了,任谁也会觉得心灰意冷。”谈起那场宛如迅雷闪电般开始和结束的攻坚战,王泽浚的语气更多的是幸灾乐祸。毕竟作为地方杂牌部队,对于在中央军中一向以天子门生自居,一直官运亨通的王耀武,出身地方派系的王泽浚不免有乐见其败的心理。

对于在济南城中被解放军俘虏的那位曾经炙手可热的人物,叶永茂当然熟悉。王耀武字佐民,是山东省泰安市上王庄人,1904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父兄早逝,王耀武事实上是在的慈母培养之下成人。1924年冬,黄埔军校在广州招生,他向老乡李丙炎借了路费,并取得了店东的儿子的帮助相偕才前往前往广州投考,正式被录取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

早年的戎马生涯王耀武与其他黄埔生差不多,稳步上升,但是也没有太多值得一提的。只是王耀武很善于人际关系,又能打仗,因此仕途非常顺利。到1930年9月,他已经作了团长。而他历任上级,包括何应钦、刘峙对他都很有好感。真正令其一战成名的是1932年的宜黄之战。

当时王耀武所在的第32旅奉命参加第四次围剿,结果被红军围在宜黄。当时新任旅长柏天民准备撤退,蒋介石也批准了,王耀武却劝说柏天民不要撤退。理由红军善于打援,善于野战,与其弃城野战,不如死守。最后第32旅死守了宜黄24天,红军多次组织攻城,连续激战,却最终无功而返。

为此蒋介石专门召见了王耀武,询问他为何死守而不撤退。王耀武的回答,让蒋介石大为满意。这个回答是“当时已经身陷重重包围,突围已不可能。与其突围失败而死,不如坚守与城共亡,何况宜黄是战略要地,一旦失守,即便付出l万人的牺牲也未必能够重新夺取。为整个战局着想,我们便下了与城共存亡,宁死也不放弃的决心。”

满意的蒋介石任命王耀武作了补充一旅的旅长,少将军衔。并专门告诉他,不让他做32旅的旅长,是考虑到这个旅有很多黄埔一二期的人,怕他这个三期带不好。1933年10月,王耀武的补充一旅划归蒋介石的外甥—俞济时指挥,参与对红军的围剿。就是从这时起,王耀武就跟着俞济时这条线往上爬。此后王耀武升任第五十一师、第七十四军军长,无不是步俞济时的后尘。

1934年,王耀武再不展露锋芒,刀锋所指,还不是日本人,而是红军名将方志敏、寻淮洲所部。当时方志敏和寻淮洲所在红军抗日先遣军会师之后,国民党立即开始围追堵截。结果12月23日夜,红军在谭家桥公路两侧设伏,他们伏击的对象正是王耀武补充第一旅。

不过第一旅前卫团十分谨慎,上午10点左右搜索到寻淮洲阵地前,寻淮洲当即发起攻击(这是红军战后总结指出的失利原因,即寻淮洲下令过早出击)。在当时的大部分情况下,红军一旦发起冲锋,国民党军的常规动作就是溃退。但是王耀武部不是如此,他的部队迅速缩回,而没有溃散。同时开始了迂回,占据了630高地,红军两个师协同不力,而国民党军在王耀武指挥下从两师结合部突破,将红军各部击溃。最后两军恶战630高地,红军仰攻630阵地,非常不利,这场恶战最终以红军主动撤退而结束。

此战红军名将寻淮洲身先士卒率领冲锋,令王耀武感叹不已,连称“虎将”。但是这不一定是个好事:在激战寻淮洲战斗负重伤,后转移中牺牲。此外,红军和国民党都损失了300人,红军8名师以上干部负伤,87团团长黄英特阵亡。谭家桥之役,红军两个主力师,方志敏、寻淮洲两员战将,面对王耀武的一个旅,一战而败。

此役用方志敏的话说是决定抗日先遣队能否在皖南站住脚的决定性一战。此战失利,还折损了一个师长,令方志敏所部的境遇更加恶化。方志敏部遭到国民党重重尾追,日益艰难。1935年1月,方志敏部开始退回赣东北,又在怀玉山地区被围,最后全军尽没。此后由于叛徒出卖方志敏被捕,8月6日于南京就义。但是王耀武并没有想到就是整个方志敏部,率领残部逃出生天的红十军团参谋长—那个名叫粟裕的年轻人,竟会在多年之后卷土重来,一雪前耻。

谭家桥之役令王耀武顺利出任国民革命军主力部队—第五十一师的师长一职。在随后与气焰嚣张的日本军队的作战之中,王耀武统率着他的部队在辽阔中国的地图留下了罗店、南京、兰封、万家岭、长沙、上高、常德一个个滴血的地标。最终在雪峰山颠,用一场辉煌的迟到的胜利为中**队正面战场的苦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实时已经升任了陆军第四方面军司令的王耀武,指挥着中国陆军4个主力军对抗日军坂西一良中将麾下的6个师团,雪峰山战役历时近两月,曾经在战场之上突进千里的日军,多次组织进攻均被击退。而随着中**队从防御转入进攻,更令对手狼奔豕突,溃不成军。雪峰山之役,共计伤毙日军28174人。事后王耀武还私下宣称:如果当时不是何应钦亲自打电话说蒋介石要在国民党的六大上宣布雪峰山大捷,必须提前结束战斗,而不得不放一个口子让剩下的日军逃走的话,再打上半个月就可以全歼这十万日军。

此役令王耀武达到了自身荣誉的顶点,他获美国金质自由勋章,并获选国民党第6届中央执行委员。而此时他年仅40岁。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更王耀武奉命任长衡地区受降长官。9月初,在长沙、衡阳、岳阳、常德举行隆重的受降仪式,从昔日在湘西会战的对手日军第二十军指挥官坂西一良中将手中接过了象征着所谓“武士之魂”的战刀。

1946年初,第四方面军司令部秘密空运山东,建立第二“绥靖”区司令部之时,跟随着时任山东的受降官的李延年“三闯济南府”的叶永茂曾与这位当时意气奋发的封疆大吏有过一面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