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龙兴关外(一)
作者:红色猎隼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96

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军秋季攻势结束后,东北**的局面更为艰难。完全失去了战略上的主动性。雪上加霜的是,华北我军大举进攻,解放华北重镇石家庄。傅作义感到兵力不足,将增援东北的骑兵4师和暂编第三军的暂编第十、第十一师紧急调回华北。陈诚为了补充兵力,只好乱抓壮丁,将部队重新编组,扩充为新部队。在锦州到沈阳的铁路沿途的重要城市部署兵力防守,在沈阳控制着机动兵力。如果东北民主联军向某个城市发起攻击,他可以迅速增援,避免再出现秋季攻势时被动挨打的情况。

但此刻的**所部早已今非昔比,除北满留个把纵队牵制敌人外,东北民主联军已经可集中七、八个纵队作战。对较大的目标,其能集中四、五个纵队攻城,还有力量打援;或集中六、七个纵队打运动战,而还有力量监视其他战略方向。因此**决心在1947年的冬季利用东北河流结兵失去障碍作用之时,发动更大规模运动战和攻坚战。

11月底随着辽西的气温已经降到-24℃,东北民主联军各部队开始陆续出动了。在一尺多厚的大雪之中,战士们穿着大棉袄,脚上穿着新发的乌拉靴,踏着深雪艰难地行进,一小时只能走五里地。但12月15日前后,二纵及十纵第二十九师包围了法库,七纵包围了彰武,八纵包围了新立屯。一、三、六纵进至法库、新民、沈阳之间地区待机行动。四纵逼近沈阳,九纵也从北镇向新民挺进。东北民主联军像是一把把张开口的大钳子,向辽西国民军的纵深伸去。

陈诚得到我军行动的情报,立刻紧张起来。法库县位于辽宁省北部,距沈阳市中心距离不过90公里。可以是沈阳的北大门。因此他命令驻铁岭的新六军第二十二师增援法库。但12月16日第二十二师刚刚前进到铁岭以北的镇西堡、调兵山、沙后所一带,东北民主联军二纵的第四师和第五师的截击。如果不是东北民主联军各部队急于求战,配合不利,第二十二师恐怕难以全身而退。

第二十二师被击溃,令陈诚担心**有夺取沈阳的决心。匆忙调集长春的新一军、四平的第七十一军和锦州的两个师到沈阳、铁岭、新民地区,部署防御。但此刻的东北民主联军早已放弃围攻法库的计划,二纵于12月19日向西进军。将七纵和炮兵统一归二纵司令刘震指挥,全力夺取彰武。一、三、六纵则在法库周围准备打援,配合彰武攻坚。

彰武地处辽宁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部。东连康平、法库两县,南接新民。可以说是辽西走廊的咽喉之地。而守敌则是在辽西战场上被歼重建的第四十九军第七十九师。虽然兵力有三个团约9000人。但是**躯在彰武城外利用有利地形构筑了坚固据点,挖壕沟,拉铁丝网,地堡群互相有暗道往来支援。尽管官兵士气不高,第七十九师上下都认为固守待援问题不大。

但从12月23日下午,外围战斗打响。七纵第二十师的突击队便勇猛冲锋,仅用两小时就占领了彰武城外的制高点高台山。24日二纵六师攻克沙陀子敌军碉堡群,为东北民主联军强大的炮兵取得了最好的发射阵地。在接下来三天的外围战斗,东北民主联军迅速拔掉了彰武城外的所有据点,将只有一平方公里的彰武城团团包围起来。

12月28日晨,总攻彰武的战斗开始了。二纵在城东南角为主攻,七纵在城西北角为助攻。东北民主联军的炮兵大展拳脚,他们把66门榴弹炮摆到离城墙仅800米的地方射击,山炮、步兵炮则推进到前方200米内射击,最近的距离敌人才50米。在这样近的距离内抵近射击,瞄得准,威力大。当榴弹炮开始猛轰城墙时,密集的炮火打得敌军缩在地堡里不敢抬头。6分钟内就把城墙轰开30米宽的大缺口,第五师突击团的战士一拥而上,突入城中,接连打垮敌军的两次反冲锋。在那一边七纵也突破入城,像两把尖刀插向敌人的心脏。我军在巷战中与**短兵相接,步步深入,尽管**在城中心的集团地堡内顽抗,在二纵几面围攻下被全部消灭。从总攻开始到战斗结束,只用了4个小时。第七十九师师部和三个团8000多人除1800余人被毙伤外,全部当了俘虏。

彰武战役令坐镇沈阳的陈诚认定东北民主联军兵力分散,决定集结兵力在新民、法库、沈阳的三角地区与东北民主联军进行主力决战。1948年1月1日,陈诚调集了他所有的机动部队,分三路从沈阳、铁岭、新民向北作扇型推进。以新三军、新六军主力为右翼,新五军的第一九五师、第四十三师为左翼,新一军、第七十一军主力为中路,向北攻击前进。

但这种三路齐头并进的局面却最终为**提供了运动中歼敌的机会。**在得到确切的情报之后,立即决定阻击右路与中路的敌人,把相对较弱的新五军从敌重兵集团中隔离中来,一举歼灭。令三纵出至辽河北岸,新五军的右翼,切断其回新民的退路;令十纵在公主屯东的石佛寺地区,阻击新三军与新六军;令一纵及独一师、独二师在辽河东岸设防,阻击新一军和71军的救援。同时令三纵从南面、七纵从西和西南、二纵及六纵从西北和北面向新五军发动围歼。

而1月1日新五军接到命令之后,全军乘火车从沈阳出发,到巨流河车站下车,准备沿公路向公主屯推进。他们把大量的军需后勤物资存放在严密设防的巨流河镇,征用老百姓的大车,只带了三天的军需。2日,新五军前哨与东野(1948年元旦起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野战军)六纵接火,六纵在**的命令之下,节节后退,引诱新五军进入东北民主联军的重兵伏击圈。当日,虽然新五军的先头部队进占了公主屯、黄家山,军长陈林达率军部进驻安福屯。次日激烈的战斗仍在黄家山、公主屯以及新彰公路周边的小高地一带进行。这时,六纵受命死战不退,紧紧地把新五军粘在公主屯一带,以待友军的合围。

1月4日是极为关键的一天。新五军仍没发现东野合围的意图,还是力图以猛烈的攻势,打通新彰公路,完成解法库之围的任务。从地图上来看,这一带大部分是一马平川的农田,间或有丘陵高地,高度仅在60米到100米左右,几乎无险可守。东北民主联军的防御战斗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六纵在公主屯以北地区的坚强防御,使得新五军不能前进一步,最终赢得了时间。到5日拂晓二纵、三纵、七纵等部队终于赶到了预定阵地,对新五军的完成合围。

到了此时,新五军军长陈林达终于意识到了他将要面临的灭顶之灾。慌乱之中,他一方面让他的部队退入周边的村落掘壕死守,一边急电陈诚,要求友军的救援,并后退到有完善防御阵地和大量军需物资的巨流河镇。

“今年年初的公主屯之战,陈辞修临战的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毛病再次显露无余。”回顾东北战局,李延年对新五军的覆灭同样备感沮丧。据说当时陈诚接报之后大惊失色,绕室彷徨,在撤守两策之间拿不定主意,将参谋幕僚召来紧急磋商。副参谋长赵家骧主张让新五军迅速放弃公主屯,与其他部队在辽河以南会合,抵御东野的攻势。陈诚虽然表面上同意,但总不相信新五军会有灭顶之灾。东北行辕的官员多是杜聿明的旧部,本来就对陈诚不满,现在都袖手旁观,等着看笑话。直拖延了一天,才勉强同意新五军后撤,但到了那时,一切都晚了。

这时候的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异常凶险。一方面东野各个纵队把新五军死死围在公主屯、黄家山一家的村落之中以待围歼。同时,在这个小包围圈之外,**的新一军、新三军、新六军、和第七十一军都在积极向公主屯方向推进。但遭到东野打援部队的顽强阻击。新三军、新六军被十纵阻拦在公主屯以东20多里的石佛寺、黄家山地区。新一军和第七十一军则被一纵、三纵拦在辽河南岸。

5日下午起,东野开始向包围圈内的新五军发动了最后总攻,两军几乎寸土必争,反复拉锯。到1月7日早上8点40分,东野炮司直属的三个炮兵团集中了60多门火炮,向被压缩在文家台、黄家山两处的敌军猛烈开火。这时,猬集在文家台内的新五军官兵,虽然面临着灭顶之灾,还没有轻言放弃。二纵、三纵的几次突击被赶出了村子。到了这个时候,新五军还能组织出反突击,军官们组成了敢死队,带头冲锋。

到了战斗的最后阶段,上万人在风雪严寒之中肉搏冲杀。屯子里的房子早就被双方的炮火打成了断壁残隘,前沿阵地前开阔地上没膝深的白雪都成了黑紫色,一条20多米宽的干河沟,里面填满了双方的阵亡者。有的人只是受了轻伤,但是没人救护,就那么活活地冻死了。到了下午时分,战场上的枪炮声终于慢慢沉寂下来。

此战新五军全军两万余人被悉数歼灭,尽管东野也付出了一万人以上的伤亡。但在东北战场之上却毕竟首开了歼灭中央军嫡系机械化部队的先河。公主屯战役结束之后,陈诚急得胃病发作,卧床不起。他一面将驻辽阳的第五十二军和驻四平的第七十一军主力紧急调往沈阳,稳定局面;一面向蒋介石告急。于是1948年1月10日,蒋介石亲自带着国防部次长刘斐、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飞到沈阳,召集军事会议研究对策。

但是这次军事会议事实上成为了陈诚主政东北时期各种矛盾的总爆发。争到最后,陈诚作为东北军事最高长官,总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陈诚又说了几句自责的话,最后表示:“我决心保卫沈阳,如果**攻到沈阳,我决心同沈阳共存亡,最后以手枪自杀。”

“委座年初的沈阳之行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而共军的冬季攻势又愈演愈烈之势头。陈长官深切感到各军将领不肯与他合作,这个局面很难再维持下去,心烦意乱导致胃病的加重,无法履行长官的职责。难免心灰意冷啊!”对于陈诚在东北的残败和最后落寞的收场叶永茂也只能报以同情。

1948年初陈诚请夫人走宋美龄的门路,要求辞去东北行辕主任之职。总算得到了蒋介石的批准。历史是如此无情地嘲弄陈诚,五个月前他刚上任时,何等踌躇满志,大刀阔斧地想打开东北局面,在蒋介石面前露一手。谁知他比杜聿明、熊式辉还不如,连吃败仗,众叛亲离,变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1948年2月5日,他乘飞机悄悄离开沈阳后,东北国民党内舆论大哗。大家都骂陈诚是草包、骗子,口上说要与沈阳共存亡,紧急关头却抛下一切,自己溜之大吉了。东北军元老马占山怒斥陈诚:“你来得去不得!”而在4月的南京“国大”会议上,东北代表更喊出了“杀陈诚以谢国人”的口号。吓得陈诚躲进上海陆军医院,再不敢出头。

“对于我们的内部倾轧,**可是洞若观火啊!2月14日,那边的《东北日报》就发表了《教师爷滚蛋了》的评论。将陈辞修比喻成京剧《打鱼杀家》中那个专横跋扈又没本事的‘教师爷’,对他在东北的“政绩”进行了无情的嘲讽。”李延年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评论中说当陈诚来到东北时,在他的‘恢复优势’的‘雄图大略’里,也还包含着一个不小的‘树植私人势力,独霸东北江山’的目的。因此,在他上任伊始,就在所谓‘励精图治’的幌子下,狠狠地将他的夙仇杜聿明整了一下。他不仅在一切场合下,痛加攻击杜聿明的指挥失当,而且还扣押杜系将级军官11名,并将杜系人员大加撤裁和调动,换上他的亲信。此外,对于地方杂牌部队,他更是有意识地让他们送死叫他们打头阵,被围时也不增援,被歼后索性就取消番号。这样,就将旧东北系的第四十九军、第五十三军,和云南系的第六十军、第九十三军等部,全部或局部的消灭在反人民的内战里。而他自己也就落得个众叛亲离,剩下一个孤家寡人一败涂地而去。这样的表述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已啊!”

对于自己的长官竟然会阅读敌方的报纸,还如此记忆深刻叶永茂多少有些意外。只能苦笑的说道:“卫立煌将军替代陈长官出任东北剿总司令的这几个月来,东北的形势不是有所好转了吗?”

卫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青年时代便到广州投奔革命,在孙中山先生身边当卫土。在大革命时期的东征、北伐战斗中,他作战勇敢,晋升很快。1932年他任国民党第14军军长时,更指挥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攻占苏区军政中心安徽金家寨。蒋介石对他大加赞誉、于是将金家寨由镇升县,改名为“立煌”县。当时国内以人名命名的县只有两个,另一个是广东的中山县。抗战时期卫立煌指挥了山西的忻口战役,打击了日军的锐气,振奋了国人的抗日信心。1943年11月他接替过陈诚任中国远征军代司令长官,经过血战打通了中印公路,达到他军人生涯最辉煌的顶点。

但在蒋介石心里对卫立煌总是不信任。因为卫立煌的资历与蒋介石差不多,又非黄埔出身,与蒋介石的关系达不到亲密的程度。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任命卫立煌为陆军副总司令,位于何应钦之下。卫立煌对这个空头衔愤怒之极,拒不到任。蒋也觉得不好意思,送卫立煌到美国和欧洲考察、等需要时再起用他。

而东北的局势越来越危急,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召回卫立煌。国民党内能独当一面的军事指挥官就那么几个人,卫立煌算是能打仗的。现在东北的**将领多数是当年的远征军,卫立煌与他们曾经有共同作战,有着亲密关系。因此让卫立煌去主持东北的军事,无疑是最适合的了。在蒋介石急电催促下,卫立煌于1947年12月从国外回到上海。

蒋介石亲自接见卫立煌,直言不讳地要他去东北收拾局面。卫立煌表面上再三推辞,心里却准备接受任命。但当时卫夫人韩权华女士和卫的老部下都强烈反对,劝卫立煌千万不能跳入这个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