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决战辽西(三)
作者:红色猎隼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373

10日凌晨4时,阙汉骞便以暂编第六十二师三个营的兵力,乘落潮时偷偷越过海滩,袭击东北野战军防线最东边的打鱼山阵地。由于打鱼山岛上只有一个班在修工事,因此此处阵地很快易手。随后暂编第六十二师又占领了高家滩前沿阵地。塔山战线的形势一度对**有利,但是随着天色破晓,东北野战军四纵第十二师立即组织反击,由于此时大海开始涨潮,在海滩上准备进攻的暂编第六十二师部队全部被泡在一米深的海水里,成了东北野战军的活靶子。海水将打鱼山隔成小岛,岛上的**断了后路。在四纵第十二师三十四团两个连勇猛冲击之下,高家滩前沿阵地再度易手。

虽然第一波次的进攻受挫,但阙汉骞并不气馁,天色微明,塔山大地便在猛烈的炮火声中剧烈地颤抖起来。阙汉骞集中全军的40多门重炮向塔山、白台山前沿阵地猛轰。由于准备时间不足两天,**的炮火几乎摧毁了东北野战军四纵前沿的所有工事。在消耗了几千发炮弹进行火力准备之后,第五十四军开始出动步兵分队进行冲锋。第八师向塔山村正面,暂编第六十二师向铁路桥和高家滩,第六十二军第一五一师向白台山的刘家屯、泉眼沟阵地,发动全线进攻。阙汉骞延续着他一贯的进攻风格,以步兵分队展开在十余公里的正面,以密集队形向塔山阵地连续不断地实施全线冲击,整连、整营、整团向东北野战军四纵阵地形成持续的压力。可以说所有塔山的一线阵地都承受几倍、十几倍,乃至几十倍兵力的冲击。

阙汉骞的战术是以炮火向东北野战军四纵阵地纵深延伸,借此压制其后需兵力的援助,再以优势兵力向前沿猛冲,以求全面突破,进而轮番推进,逐步深人,直至攻占塔山。虽然这种战术曾在抗日战场之上,为第五十四军敲开过日军许多坚固阵地,但是在同样走过抗战烽火的**面前却显然并不奏效。东北野战军四纵前沿各部队均死战不退,双方在一线阵地绞成一团,进行着反复争夺:往往是第五十四军刚刚攻占一个阵地,便立即被东北野战军冒着炮火冲上来的二梯队以反冲锋赶了下去。

激战整日,不仅第六十二军第一五一师在白台山没有得手,暂编第六十二师败得更惨。阙汉骞以三个营的兵力轮番冲击铁路桥和高家滩阵地。但四纵指挥官吴克华早已预料到塔山村和铁路线的平坦地区将是敌军进攻的重点,于是将纵队炮兵团的大小110门火炮全部用于了这片战局。因此当暂编第六十二师刚开始发动冲锋时,密集的炮火便准确的落在步兵分队的深厚,将第一梯队和后备部队隔断,随后高家滩阵地前沿的轻重机枪也一齐开火。暂编第六十二师进退不得,伤亡惨重。天色将晚,海潮退去,连接打鱼山的沙滩又露出来。四纵又与增援冲向打鱼山。被海水困了一天的暂编第六十二师早已兵无战心,激战一天,阙汉骞非但没有取得突破,还把凌晨夺取的打鱼山丢了。

10月11日,阙汉骞调整部署投入第八师对塔山村进行正面突破,暂编第六十二师进攻铁路桥,从侧面迂回。第六十二军的两个师仍仰攻白台山。与此同时**海军主力战舰—“重庆”号巡洋舰在海军司令桂永清的坐镇之下,继续以猛烈炮火轰击塔山阵地。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横亘东南凡万余里。但是,千百年来中国近海无强国。明代的倭寇侵扰,不足构成对中国的根本威胁;远洋诸国,在轮船未兴建之前,也不可能挥师进犯。因此,中国“自古以海洋为大防”,视海洋为国防安全的屏障,而将西北塞防作为中国国防的重心。鸦片战争后,海警纷至沓来,中国东南万里海疆成为国防第一线,海洋方向的防卫才成为关乎国防安全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首要问题。可以说中国近代海军的诞生,完全是在西方列强的炮火下催生而出的。

伴随着晚清洋务运动的深入,中国福建海军、南洋海军以及后来的北洋海军正式创建成立。这三支舰队的相继建立,构成了当时中国海军的主力。中国海军的综合实力一度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但是一场中日甲午战争,却将腐朽的晚清打回原形。虽然甲午惨败之后,清朝政府也曾不遗余力的重建海军,继续向外大肆订购战舰,但是随着国势的日衰,从清朝覆灭到民国兴起,中国海军始终没有恢复元气。

因此在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中国的海陆空三军中,以海军与日军的实力相差最大。中国海军总排水量仅有六万吨,不足日本海军的三十分之一。而其中作为主力的九艘巡洋舰中,仅有六艘是前清从国外订购的,一艘是张学良利用俄国商船改造的。唯一的两艘新式巡洋舰—“宁海”号和“平海”号竟是国民政府以以东北大豆折价分期支付向日本兵库县播磨造船订购和组装的。

加上中央系海军(海军部与各直属单位,第1舰队、第2舰队、练习舰队,总吨位约4万4千吨)、粤系海军(第4舰队,总吨位仅数千吨)与青岛系海军(第3舰队,即原东北海军,总吨位万余吨)之间不仅互相对立,派系内部也内斗不断。最终决定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海军根本没有与日军决战于大洋之上的能力,最终只能以沉船封江这种相当昂贵而笨拙的作法来消极的对抗侵略者。

而在抗战胜利之后,国民政府曾于1945年9月成立军政部海军处,12月改组为海军署,筹备重建海军。在此期间,先后收缴侵华日军各型舰艇船舶1400艘,从日本本土分得降舰34艘;接受美国援助舰艇131艘,英国赠送舰艇11艘,经过甄选,保留大小舰艇420余艘,总排水量约19万吨,编入战斗序列275艘,官兵4万人,组建成海防第1舰队和第2舰队、江防舰队、运输舰队及10个炮艇队。同时恢复海军陆战队建制,重建陆战队司令部,将3个陆战团扩编为2个陆战师。一时之间中国海军竟又有了远东第一海军的架势。1946年,国民政府更派遣护航驱逐舰“太平”号、驱潜舰“永兴”号、坦克登陆舰“中建”号和“中业”号组成进驻南海诸岛舰队,收复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等南海诸岛,有效的维护了国家主权。

但是“天下从来没有白吃的午餐”,战后,国民政府以允许“30年内,中国所有海港,美国舰皆可自由出入使用”、“中国全部领土,全部事业一律对美国开放”、“一旦战争发生时,美国与中国将共同使用青岛海军基地”。牺牲主权为代价,所接收的日本本土残存舰艇和美、英赠予的舰艇大多都是经过二战战火洗礼的老式军舰,而且大多吨位较小,比如收缴日本海军的1200多艘舰艇之中,千吨以上的仅26艘。

因此满载排水量仅6715吨的原英国海军“林仙”级轻型巡洋舰“阿罗拉”号在加入中国海军之后便成为了绝对主力的“重庆”号。“重庆”号的主要武备是英国海军的6英寸(152mm)主炮,英国倾向于6英寸火炮的原因,是该型火炮较高的射速可以弥补它在射程威力上的不足。尤其在恶劣气象条件下或夜间,这一优势更加明显。使得装备有6英寸(152mm)主炮的轻型巡洋舰也具有与拥有203毫米主炮的重型巡洋舰一战的能力。在海战中,虽然152毫米炮的炮弹无法对敌方战列舰构成威胁,但可用于对付敌驱逐舰和轻巡洋舰,或是干扰敌战列舰机动和瞄准。

但是“林仙”级轻型巡洋舰仅有3座双联装6英寸炮塔,这使得它们不适合参加舰队之间的炮战。其最初的设想只是充当大西洋之上德国海军伪装袭击舰的终结者、保卫己方的航线的角色,由于拥有航速快、续航力大的优势,在这方面“林仙”级轻型巡洋舰依旧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二战太平洋战场之上,该级舰则充分发挥了其优秀的防空能力,主要承担为舰队防空掩护的任务。

不过随着航空母舰在海战中的大行其道,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以炮击为主要模式的传统海军舰艇被逐步撤下了战列,更多的承担起舰队防空和对岸攻击的使命。在太平洋战争的夺岛作战之中英、美海军所广泛装备的152毫米舰炮成为了对陆火力支援的无双利器。

当时陆军师属155毫米榴弹炮射速只有2发/分,射程不过13—17千米;而152毫米舰炮由于采用机械装弹,弹丸重量大于155毫米榴弹,并可以长时间保持8—10发的高射速,射程也明显优于陆军火炮。二战中的实战证明:在进行对地火力支援时,一门152毫米舰炮可以完全压制一个装备有155/150毫米榴弹炮的炮兵连的6门火炮。以美国海军共装有15门152毫米舰炮和8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该炮射速高达20发/分)的“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为例,在进行对地火力支援时相当于2—3个重炮团。

尽管按主炮发射的弹药重量换算,“布鲁克林”级舰的火力相当于中国海军所接受的“重庆”号巡洋舰舰的2.5倍。开到塔山、高桥附近海面,选好锚位后,拋下了双锚,将庞大的船体牢牢固定在海面上,用6门6英寸口径的主炮轰击塔山阵地的“重庆”号也至少相当于一个重炮团的火力。据说“重庆”号每一次齐射,整个天空和海面上都是火光冲天,烟雾弥漫。炮击的强大后座力把海水掀起了几丈高的浪花,甚至把站在一旁的**海军司令桂永清吓了一大跳,戴着的金丝眼镜都掉在了甲板上,狼狈不堪。

“听说‘重庆’号主炮威力强大,一发炮弹可以炸翻共军东北野战军一个排的简易防御阵地,都会给共军造成了很大伤亡。那塔山为什么还迟迟攻不下来。难道**人真的是钢筋铁骨、刀枪不入?”对于“重庆”号离开上海海军基地北上支援东北前线的消息,叶永茂在报纸上也曾多次看到,自己在海军部的同学林文宪更是多次在闲聊之中吹嘘过“重庆”号的火力。

“哼!火力猛有什么用,日本海军将领东乡平八郎早就说过‘宁要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不要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我们的陆军尚且不能作到步炮协同、弹幕推进,共军的老兵在炮击都躲在单兵掩体里避炮,等到我们的步兵冲到前沿,炮火支援停止之时再出来搏杀。又利用我军不敢夜战的特点,白天作战,夜里积极修工事,本来塔山前线敌人只有简易的工事群,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反而越打越强,最后共军的交通壕都挖到1.5米深,地面上看不到他们部队运动。壕沟前面布上铁丝网、鹿砦和地雷。地堡上盖两层枕木,蒙上一米多厚的浮土,重炮打上去根本没用。地堡外围延伸出几条壕沟,便于他们反冲锋。这样打下去塔山怎么可能拿的下来。”

“什么陆海协同更是扯淡,起初‘重庆’号上根本没有地面观察员,只能通过地图间接射击,舰长邓兆祥又没有从陆军的观察报告中看到轰击的直接效果,往往怕误炸到正在冲锋的步兵而停止炮击。后来经过段一呜协调,才由陆军在岸边设一观察哨,观察‘重庆’舰炮击的弹着点,然后用无线电通报给‘重庆’号,调整炮击方位和角度。但是也才打了5天,‘重庆’号,便由于担心搁浅而脱离了战斗了。”李延年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步炮协同、空地协同、陆海协同本是一支现代化军队最起码具备的技能,美军正是凭借着协同能力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之上无往不利。**虽然号称美式装备,但骨子里还是那支停留在一战时代的军队。

“渤海湾水浅,的确不适合大型的海军舰艇作战。听说英美海军有一种专门用于在岸边进行火力支援的战舰叫浅水炮舰。当年诺曼底登陆就是靠这种战舰打开了一条通路。”说到“重庆”号担心搁浅的问题之时,叶永茂突然想起好友林文宪曾跟自己说起过浅水炮舰支援登陆的战例。说英国人和美国人都是浅水重炮舰建造大国,尤其是装3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大级别的浅水重炮舰。特别是英国人的浅水重炮舰,标准排水量6000吨向上,干舷较高(相当于轻巡洋舰的干舷高度),大贮备浮力,两舷外侧是鼓起的水密隔舱,很像游廊主要武备就是一座大型双联装甲炮塔,与战列舰主炮塔通用。虽然航速多在7节左右,不过得益于较高的干舷,虽然航速实在是有够慢的,人家仍然具备远洋航行能力,经常开到风浪较大的北海,波罗的海上去,甚至还转战地中海。其中著名的“罗伯茨”级在诺曼底登陆为英国陆军提供火力支援,对德军炮兵阵地施与了毁灭性打击。原定前往太平洋参加对日作战,但是在他们赶到之前战争就已结束。

“那些玩意全是西方工业大国才玩的起的,我们的陆军连坦克都还是稀罕货。那有钢材造那些,只能全靠人命上去填。第五十四军在塔山前线攻了两天就废掉了三个师。只能等侯镜如的后续部队上来才能展开攻击,又打成了添油战术。”对于西方列强强大的工业设计和生产能力,李延年也只能报以羡慕和无奈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