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九天阊阖开宫殿,
作者:香麝郎君      更新:2019-08-04 01:59      字数:2415

含元殿建造时充分利用了龙首原的高地,居高临下,威严壮观,视野开阔,可俯瞰整座长安城,王维有诗云:“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形容了它当时的巍峨。

含元殿主要是举行大朝礼仪的场所。自龙朔三年(663年),唐高宗始听政于大明宫,含元殿便取代了太极宫承天门的地位。

无论是大朝仪、还是皇帝上尊号、改元大赦,都属于含元殿的礼仪功用。除了用做礼仪,含元殿使用很少。见于史料的仅有宴燕群臣和策试举人。唐玄宗经常在含元殿大宴群臣,其中最著名的一是,“宴京师侍老于含元殿庭,赐九十以上几、杖,八十以上鸠杖”,规模很大。

唐玄宗还曾在开元八年(720年)、九年(721年),天宝元年(742年)、三年(744年)四次在含元殿策试举人。此是后话。

宣政殿

含元殿正北是宣政殿,为皇帝临朝听政之所,称为“中朝”。

宣政殿前左右分别有中书省、门下省和弘文馆、史馆、御史台馆等官署。在殿前有三门并列的宣政门。

宣政殿作为常朝的殿堂,是大明宫中轴线上三座主要朝廷主殿的核心,大唐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影响历史进程的诏令,都是从这里策划和发出的。此殿的主要使用情况如下:

一、望朔受朝

皇帝御宣政殿受朝,是经常的活动,它是望、朔视朝。

二、常朝

平时的常朝听政,并非每天都有,一般是皇帝和宰相根据情况决定几天一次朝会。

三、皇帝亲躬

宣政殿

皇帝亲躬的典礼、仪式多在宣政殿举行,庆典结束后,一般都是登大明宫丹凤门楼宣布天下,并宣布大赦令。

四、传授国玺及新帝即位

在宣政殿也举行过太上皇向皇帝传授国玺及皇帝即位仪式的情况,诸如:至德二年(757年)十二月,作为太上皇的玄宗,在宣政殿将国玺传授给肃宗。翌年元旦,玄宗又在宣政殿册肃宗尊号“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

五、进行殿试举人

皇帝经常在宣政殿进行殿试举人,例如: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即位未久的肃宗,在宣政殿对“文经邦国”等四科举人进行御前殿试。

六、读时令

读时令之礼创始于魏晋时期,即每年的立春、立夏、大暑、立秋、立冬五个节气,都要在御前读时令。节日这天,皇帝升御座,身穿与节气相应的服装。尚书令以下各就其位,尚书三公捧着时令宣读。唐时仍有沿袭,但是不那么严格了。

七、每年五月一日大会群臣

从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至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皇帝每年的五月一日都要在此殿大会群臣。京官九品以上,外官因朝集在京者,一律就列,场面极其隆重。此是后话。

八、接见番邦使节

例如,贞元四年(788年)十一月,德宗皇帝在宣政殿接见回纥的两位公主及宰相。

杨清心接着道:“紫宸殿是大明宫的主角。”

李治道:“哦?”

杨清心引经据典道:“《唐六典》载:“紫宸殿,内朝正殿也”。

紫宸殿

紫宸殿位于宣政殿以北,是三朝制中的内朝,即“常日听朝而视事”的地方,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阁”。依据古制,宣政殿乃是“朔望视朝之所”,皇帝本应该在宣政殿议事,但由于“玄宗始以朔望陵寝荐食,不听政,其后遂以为常”,使得原本在朔望视朝的惯例,没有认真执行。改在紫宸殿听政,“百官侯朝于衙者(宣政殿),因随而入(紫宸殿)见”,即皇帝在紫宸殿听政,而百官在宣政殿外侯旨,听候传唤。

紫宸殿东有浴堂殿、温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东西并列,是皇帝日常活动之所。紫宸殿北有横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寝殿区。

紫宸殿为第三大殿,是大明宫的内衙正殿,皇帝日常之间的一般议事,多在此殿,故也称天子便殿。

含元、宣政、紫宸组成的外朝、中朝、内朝格局多为后世的宫殿所效仿,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便是这种格局的体现。

内庭建筑

大明宫的北部为园林区,建筑布局疏朗,形式多样。紫宸殿以北为太液池,又名蓬莱池,池内偏东处有一土丘,称蓬莱山。池的沿岸建有回廊,附近还有多座亭台楼阁和殿宇厅堂。

麟德殿

麟德殿位于大明宫的西北部,是宫内规模最大的别殿,也是唐代建筑中形体组合最复杂的大建筑群。建于高宗麟德年间,是皇帝宴会、非正式接见和娱乐的场所。唐代皇帝经常在这里举行宫廷宴会、观看乐舞表演、会见来使的活动,唐代宗曾在此一次欢宴神策军将士3500余人。当时,唐代的官员以能出席麟德殿宴会为荣。

史载在麟德殿大宴时,殿前和廊下可坐三千人,并表演百戏,还可在殿前击马球。”

道教宫殿

大唐的皇族崇尚道教,老子为祖先,因此在大明宫内也有三清殿、大角观、玄元皇帝庙等道教建筑。三清殿位于宫城的东北隅,台上是楼阁式建筑。

李治道:“哈哈哈,杨公连这个也知道。”

杨清心心想还有三清殿x这些,就不说了。

道教与李唐王朝有着特殊的深厚渊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唐初门阀士族的传统势力还很强大,若非系出名门,就很难得到社会的尊重。唐朝皇帝为提高自己的门第出身,便利用道教始祖李聃姓李、皇室也姓李的巧合,附会自己是太上老君李聃的后代,是“神仙之苗裔”。道教因而也就成为李唐王朝信奉的重要宗教,而三清殿则成为大明宫中最重要的道教建筑。

道教建筑以及带有道教色彩的建筑物在大明宫中有很多。供奉道教神仙的殿宇及道观、道场至少有十余处,以道教词汇命名的建筑物,举不胜举。这是道教在唐代宫廷中极盛的一个标志。李唐王朝,以老子后裔自居,对道教的祭祀活动甚至超过了祭祖、祭天、地、社、稷。道教建筑等级、规格极高,内部装演也是极为豪华。如三清殿为大明宫宫苑区最高的建筑,大明宫只有龙首山上的前朝三大殿,能与之媲美;其出土的建筑材料及装演构件之华丽,被考古学者认为是“绝无仅有的一处”。然而,这些庙宇主要位于大明宫的后庭北部和东部的边缘地带,尽管等级很高,仍与以前朝三大殿为首的主要建筑群之间形成了明显的统属和拱卫关系,这表现出唐代皇权的强大,处于对宗教文化的绝对统领地位。

且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