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沙俄的蚕食
作者:书凡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749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认为趁火打劫的时机已到,于1857年2月任命普提雅廷为使华全权代表来天津,向清政府勒索其它列强已经取得的各种侵略权益,并解决所谓的黑龙江“末定界址”问题,即重新划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普提雅廷的无理要求遭到清政府的驳斥后,知道呆在天津无法达到目的,便决定南下,于同年11月中旬到达香港,与英法美三国公使共谋侵华之计。至此,英法俄美四国的侵华联合战线正式形成。1858年4月,四国公使陆续北上,到达大沽口外。5月,正当英法联军炮口指向大沽口时,沙俄政府指示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要利用清政府陷入困境的机会,与中国谈判所谓东段边界问题。5月20日,英法联联军攻占大沽口,沙俄认为机会难得,即对清政府采取南北胁迫之势。穆拉维约夫于22日率领军舰到达瑷珲。23日,穆拉维约夫与清朝官员奕山谈判,提出中俄东段必须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的无理要求;在大沽,普提雅廷利用清政府担心英法攻打京津的心理进行敲诈勒索,表示可以从中“调停”,代向英法说合,条件是从速接受*提出的要求。但是,在穆拉维约夫与奕山谈判中,奕山表示中俄东段边界在《尼布楚条约》中已经明确划定、不应更改。而俄方扬言如果不接受要求就要联合英法联军进攻中国,并出动军舰在黑龙江上示威,鸣枪放炮炫耀武力。当时,中国东北地区边防空虚,沙俄已在黑龙江和蒙古边境集结2万多人的兵力。奕山在沙俄的武力威胁下,于5月28日与穆拉维约夫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原属中国的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为中俄“共管之地”;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此后只准中国、*行船,个别外国船只不准由此江河行走”。

11月,沙俄也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后,沙俄于1858年冬派伊格纳切夫出使中国,诱逼清政府签订新的割地条约。1859年6月,伊格纳切夫到达北京,要求中国割让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领土。清政府大臣肃顺断然拒绝俄方的要求,表示中俄东段边界《尼布楚条约》早已明确划定,不应更改。于是,伊格纳切夫根据沙俄外交部训令,设法利用英法联军威胁清政府,造成有利于*的形势,借以从中渔利。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趁清政府陷入困境之机,充任“调令”。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订立后,伊格纳切夫便以“调停”有“功”为名,威逼清政府答应*的全部侵略要求。扬言所提条款“一字不能更易”,只能签字画押,否则把英法联军召回北京。1860年11月14日,奕被迫与伊格纳切夫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从石勒喀河和额尔古纳河汇合处起,沿黑龙江顺流而下,到该江与乌苏里江汇流处,黑龙江以北之地归*,黑龙江以南到乌苏里江口之地归中国;从乌苏里江口往南至兴凯湖,顺乌苏里江和松阿察河而行,河东之地归*,河西之地归中国;又从松阿察河河源跨兴凯湖到白棱河河口,沿着山脊到瑚布图河口,再从此沿珲春河及海之间诸山到图门江口,其东归*,其西归中国,两国边界线的终点,在图门江入海处以北20华里紧靠图们江的地方。

通过中俄《北京条约》,沙俄不仅迫使清政府事实上认可了它一直拒绝批准的中俄《瑷珲条约》,还吞并了《瑷珲条约》规定的所谓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但是沙俄侵略者并不满足,1863年4月中旬,陆续侵入塔城、斋桑湖、伊塞克湖、伊犁地区,并不断与中国守军发生武装冲突。到8月间,沙俄在中国西北边疆的军事挑衅急剧升级。清政府在俄方武力威逼之下,终于被迫妥协,接受了按沙俄提出的方案划界的要求。18*年初,10月7日,明谊等与俄方代表札哈罗夫、巴布科夫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同时在由俄方一手绘制的分界地图上签字画押。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规定:浩罕西原属中国的大片土地划归*。此后,清政府又陆续与沙俄签订了《科布多界约》、《乌里雅苏台界约》、《塔尔巴哈台界约》,使沙俄鲸吞了中国西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余平方公里的领土。1871年7月14日,沙俄侵占伊犁,逼清朝签《伊犁条约》,割占霍尔果斯河以西及斋桑湖以东1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